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馆群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27 16:31:20 | 来源:商洛市科协 | 作者:陈淑萍 | 浏览量:15170

今年以来,商洛市科协把科技馆群建设作为实现科普工作突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调研、多方协调 、创新工作,实现了全市科技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政府投入最经济 、产生效应最大化的良好效果,为推进科技强市、创新驱动、助推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优异的“科协答卷”。

一、背景与缘由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科技馆作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活动场所、实施科教兴国的基础设施、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若干意见》《科技馆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科技馆建设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投入和支持越来越大,我国成为21世纪全世界科技馆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之列。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宁夏、甘肃、新疆等已建成了规模不等的科技馆。就我省来看,西安、延安、榆林、咸阳、宝鸡、安康等市均已建成科技馆,渭南市科技馆正在建设中,铜川市已将科技馆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发展规划。我市也很重视,早在2011年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时,计划将科技馆一并纳入建设,但因各种原因,至今没有落实。建设科技馆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解决满足公众对科普需求现实需要。正是在科普设施有短板、国家政策有红利、人民群众有期盼、党委政府有责任、兄弟城市在赶超、商洛建设急需要的情况下,市科协面对市情实际,在全社会大力支持下,走出了一条商洛特色科技馆群建设的创新之路。

二、做法和成效

一年来,市科协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借力顺势,大胆创新,全面加快商洛科技馆群建设。

1.创新理念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借鸡下蛋”。在吃透政策、立足市情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思路,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建设科技“会客厅”,实现了我市科技馆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新突破。一是按“一专多能”构思,采取“科普+”,突出针对性。整合教育资源,在知识殿堂建科学馆,探索馆校结合新模式,传播科学知识——重点针对少年儿童兼顾领导干部、公务员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要突出科普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整合企业资源,在产业链上建创新馆,探索馆企结合新模式,开展技术创新——重点针对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各地游客(商)兼顾其他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体现科普同时突出新技术培训推广、新产品展示体验、新产品推介营销功能,兼顾其他作用发挥,甚至比较成功地打造了产学研旅深度融合平台。整合科研院所资源,在科研高地建研究馆,探索馆所结合新模式,服务地方发展——重点针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人员、科研人员兼顾其他社会公众,主要突出研发展示功能,在服务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科普等其他作用发挥。二是按“一网多点”布局,采取“中心+”,提升覆盖面。针对我市各类科技资源平台规模较小、人流量不足的现状创新思路,以聚合力量、抱团取暖理念,进行“网状多点”布局,即以位于商洛主城区秦韵教育城7300㎡的商洛科技馆为中心主馆,向七县(区)辐射建立分馆,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地方政府、高校、龙头企业建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创新馆。目前建成了650㎡的洛南核桃馆、1000㎡的柞水木耳馆、150 ㎡的商洛学院秦岭植物馆、1000 ㎡的商南中国漆馆、 4600㎡的丹凤葡萄酒酿造技术馆等五个技术创新馆。全市“一主五分”科技馆总面积达到1.47万㎡,展品 2000余件,形成了从新科学普及到新科技研发、新技术培训、新功能体验等门类相对齐全、从全市主城区到各县镇多产业链多网点覆盖的新格局,服务全市200多万公众人口。三是按“民建公助”路径,采取“免费+”,强化公益性。为确保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市科协创新思维,积极争取政策资源,探索民办公助路径,通过挂牌命名提升公信度、政府购买服务体现经济支持度、建立志愿服务队实现人力援助度等有效途径,形成了社会资源共建、科普服务共担、社会公众共享的新常态。比如对所有企业馆、学校馆均由市科协牵头以政府名义挂牌命名,提升其公信度,建立科技志愿者团队进行常态服务,确保了“一主五分”科技馆在承担主体功能的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公益属性。

2.创新体制机制,兼顾公益效益,实现“供需双赢”。我市“一主五分”科技馆主要由民营资本兴建,如何推动科普事业与公司(企业)效益同步提升,市科协大胆实施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运一体,监督跟进。按照谁建设谁运行、谁授牌谁监管的原则,在保持法人财产不变更、日常运行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市科协对各平台的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等免费开放项目及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既保证了各平台原有利益、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又保证了公众免费享受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培训服务。比如秦韵教育实业有限公司教育科技馆加挂商洛市科技馆牌子,确定设立为中心科技馆,明确由市科协直属管理,市财政定额补助购买服务。二是合同管理,明确权责。为了使科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工作规范化,市科协与科技馆签订了责任合同,就相关工作作了详细规定,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比如规定主馆免费开放的时间为周三至周日9时--17时,参观人数由科协专职人员进行监管考核、实名统计,按接待人次和服务质量向科技馆支付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证规范运行。三是项目管理,目标牵引。各分馆由所在的县区政府部门、高校、龙头企业管理,市科协以项目为基础协助共管。市科协牵头成立科技馆系统管理理事会,就项目申报、评审、费用审核、日常管理出台一揽子制度、办法、标准,以项目牵引,实施对分馆的有效监管,确保各分馆积极主动配合科协在“四服务”中发挥作用。四是资源共享,协同联动。以科普工作大联合、大协作为切入点,将其纳入科普活动总盘子,纵向联合、横向联动,动员县区科协组织、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各科普教育基地参与,广泛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参与度高、效果较好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之春”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提升了公司(企业)知名度,增强了产业产品影响力,实现了服务公益科普与推动企(校)所发展双赢。

3.创新发展模式,科技经济融合,产生“倍增效应”。在坚持科技馆科普主功能的同时,努力在科创人才聚合、科技文旅融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上不断创新科技馆功能发展新模式。一是基地模式开展科普教育。坚持把科技馆作为全市实施科普教育的主要基地,会同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有序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机关工委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观科技馆,体验科学,更新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一年来,全市中小学生、党员干部接受科普教育10万人次,带动附近市民、群众免费参观3万人次,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和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 二是窗口模式展示创新成果。坚持把科技馆作为展示科技新成果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前沿窗口,充分发挥五个分馆的专题特色,面向镇街紧贴村社,深入企业和民众,重点展示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展示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载体和成果,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支持。目前,围绕木耳栽培、核桃种植、葡萄酒酿造等新技术及深加工项目开展培训50场次,开展科技专家讲座、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座谈50场次,受益创业创新人员、新型农民、产业工人20万人次,展示特色产品100余种,接受周边市县党员干部观摩交流3万余人次,在提升公司企业和产业产品影响力同时,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面授科学方法,提高了全民科学素养。三是课堂模式举办科技活动。把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生动课堂,以科技馆特别是中心馆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小游戏、科技小剧场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仅中心馆就开展活动80多场次,受教学生3000多人次,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大赛上报发明创造作品近千件,省市获奖403项。四是平台模式集聚科技英才。把科技馆作为开展科技学术交流、汇聚科技精英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一主五分”科技馆作为各市县区科协组织、各学会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先后举办了“秦岭生态研讨会”“商洛核桃大会”“木耳小镇话木耳”等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共有800多名科技学术界人才参与,形成了以馆聚人、以人兴馆、科技与人才活力迸发的喜人局面。五是景点模式带动产品营销。把科技馆作为商洛旅游精品景点来打造,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把科技馆纳入商洛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科普游路线,免费供游客参观体验。同时与南京市科协达成合作协议,将商洛科技馆群纳入南京科普游特色景点,重点面向青少年学生打造宁商科普游、研学行线路,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截止目前各专题分馆共接待各地游客35万多人次,仅柞水木耳科技馆一年来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其中研学学生5万多人次。各专题分馆电商区通过电商带货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56亿元。

总之,市科协通过建设“一主五分”架构的商洛科技馆体系,以政府最经济、低成本的投入,撬动民间资本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在政治效应上,填补了我市无科技馆的空白,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完成了创园创文硬指标。在社会效应上,建立了社会公众免费接受科普教育的主阵地,激发了创新创优创业意识,科旅融合丰富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内涵。在经济效应上,提升了企业(公司)影响力与知名度,扩大了新产品销售和新技术推广,实现了科技富民。

三、经验及启示

敢于创新是前提。敢于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前提。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市短期内尚不具备官方独立建馆的条件。但正是我们创新思维理念,在“建”上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民间资本,才创造了馆建的物质基础,借助社会资源下公益科普之蛋。正是我们创新体制机制,在“管”上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有效手段,给予财力补助、人力支持、政策倾斜等具体措施实行“共管双赢”,才确保了服务科普工作的公益属性。正是我们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应用渠道,才产生了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产品展示、营销旅游等“倍增效应”。

领导支持是关键。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受发展条件制约,我市建设科技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将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建的创新思路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体制机制保障。

互利共赢是根本。互利共赢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有益途径,也是根本所在。公益科普需要更多的创新产品和科普资源,行业企业自身发展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品也需要更高更大的平台展示。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个利益共同点,才实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源、民间资本的合作共赢。同时也启示我们科技馆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运作模式,坚持互利合作,探索科技人文互融、优势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共享、发展互惠互利的融合发展路径,切实把科技馆建设成为体验科学魅力的平台、启迪创新思想的殿堂、开展科普教育的阵地、展示科技成就的窗口、实现旅游营销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