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二站顺利走进镇安县第二中学。继首场活动引发热烈反响后,本轮科普之旅继续以多元主题、互动体验的方式,为更多孩子打开科学之门,持续推动全市30场校园科普的深入展开。
商洛学院张博老师以《金钱河畔的中华秋沙鸭与鹮嘴鹬》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充满故事性的生态科普课。他从山阳县金钱河湿地真实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鹮嘴鹬讲起,通过精美图片和生动解说,介绍了它们的习性、迁徙路径以及生存现状。张老师强调,金钱河作为秦岭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珍稀鸟类提供了家园,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他呼吁同学们:“保护鸟类、守护湿地,从认识开始、从身边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态小卫士。”
程正伟老师为小学生们开展了题为《太阳“变”电记——小学生也能懂的光伏发电》的趣味讲座。程老师从太阳的基本知识讲起,逐步引导同学们思考“光如何变成电”。借助动画和模型,他形象展示了光伏效应中硅材料与P-N结的工作原理,并延伸介绍了光热采集、能量转换与储能技术。同学们还了解到光伏发电在家庭、交通甚至航天中的广泛应用,纷纷惊叹“原来太阳光有这么多大用处!”
在另一边的教室里,屈正庚老师正带领同学们开展一场思维冒险之旅。“如果我们让计算机来规划放学路线,它会怎么思考?”屈老师以地图导航为切入点,通过趣味互动游戏让同学们化身“人脑计算机”,亲身体验算法的高效与巧妙。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小步骤的计算思维方法,课堂笑声不断、掌声连连。“原来计算机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一名同学兴奋地说,“我现在好想自己设计一个程序!”
操场上的科普大篷车展区俨然变成了露天科技乐园。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静电回旋”展品前,看着金属球在静电作用下飞速旋转,发出阵阵惊呼;在“莫尔条纹”展品区,同学们通过移动光栅观察奇妙的光学现象,仿佛在玩一场科学魔术。最受欢迎的依然是智能机器狗表演区,这只灵活的“机器小明星”不仅展示了翻跟头、跳舞等拿手好戏,还新增了障碍穿越和语音互动功能,孩子们兴奋地与机器狗击掌、对话,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作为商洛市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本场不仅延续了首日的精彩,更在主题和内容上进一步拓展,强调生态与科技并重、认知与行动结合。接下来,商洛市科协还将继续深入多所中小学,开展更多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科学的种子持续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