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商洛学院开展的“科普大篷车+博士进校园”暨“双百工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第五站先后走进柞水县小岭镇中心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作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的重点场次,本场活动延续“一场一主题、天天有新意”的特色,通过生态保护、人工智能等多元主题的科普讲座和互动体验,为乡镇青少年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盛宴。
朱鹮保护:从濒危到重生的生态奇迹
商洛学院建工学院张静老师以《朱鹮的栖息地保护与品牌价值》为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一场生动的生态保护课。报告中指出,通过数十年“就地保护与野化放归”举措,全球朱鹮种群已从1981年我国仅存的7只恢复至逾1.1万只。张老师特别强调,柞水县近两年发现野生朱鹮踪迹,印证了当地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朱鹮不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绿色名片”,更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场报告成功激发了同学们保护鸟类、建设美丽家乡的绿色理想。
地下生态探秘:树根背后的微观世界
商洛学院建工学院许小明老师带来《树根的朋友圈:土壤里看不见的“地下城”》趣味科普讲座。许老师将树根比作“城主”,带领同学们探索土壤中由真菌、蚯蚓、微生物等构成的复杂共生网络,形象阐释了“木联网”、营养交换等生态机制。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和生动案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地下生态系统的协作智慧。许老师呼吁大家从保护树根环境、合理对待落叶等小事做起,共同守护这一“看不见的地下城”。
科普大篷车:移动科技乐园引爆科学热情
科普大篷车展区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科学乐园。智能机器狗表演区域人群环绕,其灵活的翻滚、舞蹈、障碍穿越及语音交互能力,生动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前沿进展。现场设置的“静电回旋”“莫尔条纹”“齿轮音乐台”等二十余项互动展品,让同学们在亲手操作中直观感知科学原理。每一件展品前都聚集着踊跃体验的学生,科学探索的乐趣在欢声笑语中传递。
作为系列活动的第五站,本次柞水之行成功将优质科普资源引入乡镇校园,精准弥合了基层科普教育短板。活动不仅注重生态理念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更强调知识启蒙与动手实践的融合。接下来,商洛市科协与商洛学院将继续深入多所中小学,开展更多主题丰富、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切实推动科普资源下沉,为培育未来创新人才播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