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托管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与探索
白 帆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经商、务工,他们只能留养在非父母那里,便成了留守托管儿童。因为留守托管儿童一般都处于一个相对松散的非父母的教育环境中,在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孩子也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托管儿童的问题特点:一是主动性、自主性严重缺失;二是长常表现双重人格、两面性;三是感恩心、进取心、理想性差;四是行为习惯养成难、矫正难;五是容易走极端、任性。教育的策略:思路方法应是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外出务工的道理—不断亲自感受其辛苦--知道感恩学会做人—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历练意志增长能力—从小处从眼前从今天起步—给以特殊的经常性的系统关爱。
关键词:留守托管儿童 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有大批的青壮年夫妇远离家乡,到遥远城市和矿区经商、务工。他们的子女一部分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但大部分由于条件限制,仍留在农村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管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据相关报道:我国农村留守托管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托管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托管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托管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分居、寄养,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婆外爷、亲戚或他人代养,其心理健康必然受到长期循环升级影响,面临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护、情感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突出。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一样年华的时候,而他们却失去了父母独有的温暖和呵护,便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大。要使他们健康成长,就需要对他们多一点关爱,多倾注一点心血,多办一点实事,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全力协作的教育网络体系,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一、 留守托管儿童存在的问题成因
1、留守托管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父母,当他们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开导和帮助,他们处于隔代教育的环境中,面对的是非父母或单亲,总觉得很少有共同语言或缺少了点什么,有作客的心理或缺失心理,使他们有话无处随意说,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变得情感淡漠,情绪低迷,不善交往,抑郁自卑、不和群,脑海常常空白,象似在等待什么,易受诱惑和暗示等。
2、现任留守托管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大多是老漯妇孺,文化水平低,方法欠妥当,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他们常常糊涂认为管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无力顾及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使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纪律性不强,成绩不好。
3、留守托管儿童一般在家所受的是隔代抚养和教育,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隔辈的孩子们只有疼爱,不能严管,重养轻教。孩子明知他们的话没有分量,可听可不听,不可能有什么后果,有当“耳边风”的现象。这样,孩子们自己就按照快乐的原则,形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自控能力越来越差,贪玩、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留守托管儿童的代理监护人,一般自己都昏昏沉沉,比较糊涂,自然缺乏正确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分不清好坏是非,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看待他人,看待自己,容易受社会上反面事物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常说谎话,不服管教,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自私任性,缺乏感恩心理等。
5、留守托管儿童的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受周围环境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并亲眼看到父辈们没念过几年书,照样在打工、经商、当老板、赚大钱。认为读书不读书没啥区别,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一句空话,学习成绩好坏对他们也没什么重要,学习成绩差也照样升级升学。也有的代理监护人自己首先认为“只要有吃有喝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不但不求进取,反而渐渐倒退。
6、留守托管儿童的父母自己觉得对孩子缺乏情感抚慰,“对不起孩子”!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偏差。一些常年在外经商、当老板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处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用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加之孩子缺乏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享受,学习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留守托管儿童的问题特点
一是主动性、自主性严重缺失。这些留守托管儿童家庭中,留守在家的都是祖辈或亲戚,他们由于代沟所致,都非常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很少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处处视孩子为客人。做客的人,自然心理缺乏自主,长常叫干什么,孩子才干什么,处处小心翼翼,惟恐什么错了,少添麻烦,一切等靠安排;长常看大人的脸色,来判断自己的正确。久而久之,便没有了自主,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职责是什么,显得十分懒惰,弥撒渗透在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
二是长常表现双重人格、两面性。孩子全靠学校教育,在学校,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常表现在课内乖巧,课外玩劣,人面前乖巧,背人玩劣;对于校外养成的不良习惯教师也看不见,即使看见,有时管教起来也力不从心。而祖辈或亲属由于礼节原因对他们的生活细节,行为习惯,他们往往不是系统的指导,严格要求去纠正,出现问题也往往是包庇、纵容。这样,这些留守托管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任性的习性,她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怕困难,禁不起一点挫折。过早地接收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过早地学会了应对,以逃辟惩罚,他们早早地就烙上了“早熟”的印记,表现为双重人格、两面性。
三是感恩心、进取心、理想性差。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亲自看见和感受父母艰辛如苦的劳动,不懂得自己吃的、用的、玩的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得,来得不容易,要珍惜,要感恩;不懂得如何回报,怎样才算尊重爸爸妈妈的劳动。一味的攀比,一味的索取,梢不顺心,就闹,就怨天尤人。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上进心,整天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毫无意义的世界里,昏昏噩噩,吃喝玩乐。
四是行为习惯养成难、矫正难。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更是一项漫长的反复历练过程。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系统爱护与管理,缺少与自己可靠的安全的亲情思想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纠正,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思想差、卫生差、纪律差等诸多不良习惯等问题。有的说谎打架,有的小偷小膜,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录像、网吧游戏,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自然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
五是容易走极端、任性。由于从小在不当的可护纵容、溺爱包庇下生活,没经历过吃苦、挫折和失败。他们印象中的生活就是要吃好的、喝好的、享受好的,听不得半点不顺耳话。别人都应服务于自己,以我为中心。对于人际交往缺乏礼数管教,一旦碰壁,他们都会选择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极端手段解决,吃了亏,选择报复,做事不管不顾,不计后果是他们做事的特点。
三、 教育和管理对策
(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才会要求自己进取勤奋。)
教育的策略:思路方法应是让儿童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外出务工的道理—不断的亲自感受其辛苦--知道感恩学会做人—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历练意志增长能力—从小处、从眼前、从今天起步—给以特殊的经常性的系统关爱。
留守托管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托管儿童问题,不应认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托管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
1、从家庭教育方面看,特别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非父母都无法取代的。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孩子,做到不溺爱,不袒护,不纵容,孩子有错及时管教,并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正确有效地管导和教育。要知道少年儿童正在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很容易接受心事物,儿童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块可以随意耕耘的沃土。种下自私,决不可能收获大方;种下失望,决不可能收获希望。
2、从学校方面讲,留守托管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注,他们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除了知识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还要给予他们心灵和生活的关怀和体贴。学校对留守托管儿童应多一点关爱,多倾注一点心血,多办一点实事。学校和学生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与沟通,互相交流,同力协作,形成共同教育管理留守托管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和老师再留守托管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应该做到:
(1)学校每学期都要建立留守托管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登记其全部信息,建立儿童历史档案,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留守托管儿童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和教育。
(2)经常性的对托管儿童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及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对学校的要求,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3)经常召开托管儿童座谈会,了解他们心理状况,让他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最想给老师说的是什么?需要学校、老师给予那些方面的关爱,喜爱学校开展那些方面的活动等等。
(4)学校可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季节,召开托管儿童家长会,通报孩子在校的学习、品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呼吁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经常用电话和书信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询问学习、生活状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心里还是牵挂他们,为了他们才这样,不断的亲自感受其父母辛苦,知道感恩学会做人。
(5)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职能,对托管儿童的代理家长进行家长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由于时代不同,老年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往往只是有良好的愿望而未必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孩子的祖辈们学一点现代育人常识。
(6)对托管儿童来说,教师要行使家长职能,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托管儿童更多的关爱,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活动玩耍,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他们,让孩子遇到“麻烦事”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要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麻烦事”。
(7)学校和老师要经常对留守托管儿童进行自律自强教育,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爷爷、奶奶料理家务,做家里的小主人,不要做“小客人”更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历练意志、增长能力、从小处、从眼前、从今天起步。
(8)学校和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应关照留守托管儿童,让他们多参与,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并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给以特殊的经常性的系统关爱。消除他们情感淡漠、情绪低迷、抑郁自鄙、不合群等不良性格和不良心理。使留守托管儿童感到学校有欢乐,老师像亲人,不在产生厌学心理。
(9)留守托管儿童这个群体是个动态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及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这个群体的人数随时会增减,学校要随时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对新增的留守托管儿童及时造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实施关爱计划。
(10)对留守托管儿童家庭监护有困难的,或对留守托管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因素太大的,可以动员其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寄宿,让他们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学校,教多的时间在老师身边,老师随时对他们多加关照,以免家长担心、牵挂,达到孩子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3、从社会方面讲,留守托管儿童不应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实现教育平等,当地干部和公安应时刻将留守托管儿童的安全挂在心上,严防社会不法分子侵害、打伤或拐骗留守托管儿童,尤其要保护留守托管女童,以防他们受到不法侵害。当地公安、干部、邻居,都要相互帮助,要经常到留守托管儿童家里走走、看看,及时了解情况,多帮助托管儿童家庭。
4、从政府方面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留守托管儿童的好办法。乡镇企业在本地,即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即可照顾孩子又可为家庭增加经济来源。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城市和矿区要提高农民工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逐步消除留守托管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留守托管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托管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看来只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其实不然,留守托管儿童教育管理失败,必然给社会、国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影响到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因此,对留守托管儿童的教育,留守托管儿童家庭首先要重视子女的教育,其次是教师,再次是我们全社会都应共同关注,努力为他们创造同样享受优质平等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机会。
我们不能富了一代,跨了几代。留守托管儿童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区家长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多学一些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巧,多掌握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当孩子做错事要及时管教。不要迁就孩子,提供孩子正常需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说“不”正确引导,以便养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配合,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去了学校就全是学校的责任了,要发挥家庭、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作用,争取齐抓共管,促使他们早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留守托管儿童真正成人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