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关于商洛板栗发展状况的调研及今后发展意见

发布时间:2009-10-15 10:21:56 | 来源:学会部 | 作者:slskx | 浏览量:29488

关于商洛板栗发展状况的调研及今后发展意见

(商洛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李卓军)

 

           一、商洛板栗发展史

我国是栗子的原产国,种植利用历史极其悠久,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经济果树之一。3000年前,板栗跟中华民族结下不解之缘。翻开古老的《诗经》,早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等记载。《战国策》中有“南有碣石雁门之饯,北有枣栗之利”之句。《吕氏春秋》上说;“果之美者,其箕山之栗。”表明当时对栗的经济价值已认识得相当清楚。以后的《齐民要术》、《周礼》、《礼仪》、《山海经》、《农桑辑要》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栗的记载。此外,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中都曾有板栗果实的遗物。。距今3600年前用来冶炼和烧制陶器的栗炭。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当时陕西已有栗树,并为古人作为食用储存着。《三秦记》记载:“汉武帝栗园,有栗十五颗一升。”汉武帝栗园,据说就是现在陕西长安县丰峪路口东侧的“官栗园”。杜甫诗中“盘剥白鸦谷口栗”的栗又据说是指长安县鸦池口和靠近镇安(柞水)县的板栗。可见,自古以来镇安大板栗和长安栗已经有名,成为陕西的传统名特产被颂扬和载入史册。

板栗是商洛的木本粮油树种和乡土树种,既是“干果之王”,又是果、菜、粮、药。全市七县区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等县。尤以镇安大板栗驰名中外。

          镇安大板栗具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其规模、产量居陕西省之首。产品以个大、色鲜、味佳而享誉中外。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为《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同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990年被列为全省名特优商品基地;1992年又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产》一书。1997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板栗标准化示范县;2003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经济林板栗之乡”。由于镇安大板栗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畅销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特产品。在二十世纪,世界市场上镇安大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如今,镇安大板栗栽植面积已发展到70多万亩,年产板栗6000多吨,栗农人均收入600元,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板栗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主产品。

          商洛板栗生产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发展初期、发展中期、迅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

         1、发展初期(1966-1976年):此时期全区七个县的主栽品种为镇安大板栗,以食用和出口创汇为目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区除出口商品板栗外,还能补充食用,也就是农民把板栗称为“铁杆粮、充饥荒、树上饭、摇钱树”。该时期板栗累计面积不足2万亩。

         2、发展中期(1978-1996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推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确定板栗为山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同时,板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青睐,群众发展板栗的积极性很高,在一些主产区已建立了基地样板。到1996年底,全区累计发展板栗面积78万亩,板栗产量达到4199吨。

         3、迅速发展期(1997-2001年):该时期是全市板栗的大规模发展期,也是板栗兴盛期。1997年,陕西省政府、商洛地委、商洛行署把板栗列为商洛地区四大优势产业之一进行开发,与此同时,地、县成立了板栗优势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板栗产业社等管理机构,除此之外,全区共成立7个县级产业开发总社,60个乡镇级产业社,860个村级专业社。负责资金管理、基地建设、技术监督等管理工作。全区的板栗产业开发工作紧紧围绕“一管二改三栽”的发展思路,即以丰产园建设、野生栗嫁接改造、实生园改良、低产园改造和综合科学技术管理为中心内容,以全区60个板栗基地乡镇和12个示范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区的板栗产业开发工作。五年来,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各县林业部门以及板栗产业办的精心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通力协作,全区的板栗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效果显著。截止2001年底,全市的板栗建园面积由1996年的78万亩发展到247.3万亩,新增板栗建园面积169.3万亩;年产板栗由1996年的4199吨提高到2000年的10361吨,板栗及产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板栗年增收62元。

         1997-2001年,省、地政府累计投资1839万元。除用于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外,龙头企业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完成新建年加工能力250吨的板栗食品厂2个(镇安鸿栗食品有限公司和柞水金栗食品有限公司);镇安县完成新建600吨气调库1座,商南县完成新建300吨气调库一座,柞水县800吨气调库一座,使当时全市的板栗年贮藏能力为2300吨;完成新建中型批发板栗市场3个(镇安、柞水、商南县各一个)。

          该时期的板栗产业开发,主要是各级领导抓示范点、组织观摩、学习交流等形式发展板栗产业,使很多栗农走上了富裕道路。全市先后观摩评比了6个千亩以上的板栗科管示范样板工程,2个千亩以上良种嫁接改造建园工程,5个千亩以上丰产示范园建设工程,并进行了通报。通过多年技术推广,由省、市林业站主持的《万亩板栗丰产示范园建设》已获省政府二等奖。同时,通过抓专业大户的培育工作,促进带动一批乡村板栗产业大户的发展,涌现出了镇安县结子乡栗园村陈康林、柞水县石瓮镇东风村彭启瑞、商南县青山乡马蹄店村宋峰等专业大户18582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户37户,收入达万元的66户;人均板栗收入500元的村14个,人均板栗收入1000元的组28个。这个时期,板栗市场看好,价格不断上扬,群众发展热情持续高涨,信心足,在板栗建园方面,逐步走向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道路,同时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

          4、稳定发展期(2002-2008年):由于“四大产业”时期板栗基地建设发展快,已形成规模。这一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一稳定,两加强,三提高”。即稳定和适度发展面积,结合退耕建立补植补造生态型板栗园;加强实生嫁接改良和加强综合科管工作力度;在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工作的重点就是嫁接改良和综合科管,以良种改造来提高良种率,以科管来增产量增效益。通过几年来的春季良种改造和冬春季板栗树扩盘、垦复、修剪、防虫等综合科管工作,使板栗产量连年增长,产量由2001年的10361吨提高到2008年的17341吨。

           二、商洛板栗资源现状

板栗在商洛是最佳适生区,七个县区均有分布,生长良好,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商南等县。截止2008年底,板栗建园面积由1996年的78万亩发展到254万亩,其中:未良种改造实生园面积107万亩;已挂果面积100万亩。板栗产量由1996年的4199吨提高到2008年的17341吨,年产量居陕西省的2/3以上,居本省第一。2008年板栗果实总产值9000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43元,户均增收174元。

           三、商洛板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生建园面积大,良种改造任务繁重。

           2、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较为严重,科管水平低、单产低、效益低。

          3、板栗产业缺乏相关项目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

          4、栽植上的发展与深加工的发展不协调;果实贮藏技术不过关,导致加工企业难以实现常年加工,设备闲置。

          5、栗农抗风险能力弱。双节来临前,大部分板栗属晚实品种,栗农提前采摘未成熟果实,这种采青方式和独家分散经营的方式对抗击风险能力无从谈起。

          6、销售渠道单一,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产品包装简陋,板栗商品性能不高。

          7、原成立的板栗产业机构大多已基本流于形式,缺乏后续发展资金而无法正常开展实质性业务工作。

          四、商洛板栗发展的优势

          1、良好的政策机遇为板栗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可见发展板栗生产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精神,促进林业发展,保障粮油安全之需要。因为,板栗建园在浅山坡上(25度以上荒坡地),与其他经济林不同,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与粮食生产争地,且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巩固,区域上板栗发展可与其他经济林互补。

         2、板栗是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增加收入潜力大。板栗树抗性强、寿命长,进入盛果期后单产高。栗树自古以来就是山区农民的木本粮食和兼用材树种,人们有栽植的习惯,发展积极性较高。虽目前,板栗价格受市场制约不稳定,但亩经济收入远大于种粮食作物。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增加,板栗的经济价值会逐年上升,板栗增收潜力大,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骨干产品。

         3、基础条件好,便于科学化管理,易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由于在“四大产业”发展时期,全市的板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累计247.3万亩),面积相对集中,成片面积大,科技基础好,大部分已进入初果期,加之,原有的加工企业、储藏库已具备,只要在此基础上重新利用,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良种化管理,使板栗生产进而走向产业化之路。

         4、发展板栗能与退耕还林,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能解决林地与耕地的矛盾关系问题,不占用农耕地,有利于农民增收。

         5、随着我市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西合”高速公路开通,板栗果实及其产品的销路前景广阔。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在山阳等县建立了核桃、板栗试验示范站,今后将在在板栗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方面为我市的板栗产业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7、镇安大板栗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知名度高,品牌效应明显。各大中城市干果门市部都随时可见镇安大板栗的品牌。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宣传和保护这个品牌,全力营造名牌品牌战略,今后在全市要大力推广镇安大板栗,使其成为国家名牌产品。

         五、对今后板栗产业发展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场体系为先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稳定现有板栗生产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推广镇安大板栗主栽品种,建立一批规范化、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管理的板栗标准丰产示范园;重点抓好实生栗的良种嫁接改造和低产园改造,综合科管工作,依靠科管提高品质、提高产量、提高效益;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板栗生产走向产业化进程;把商洛板栗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产业基地、产品集散地;把镇安大板栗营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使镇安大板栗成为全国生态旅游的主产品。最终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区域布局

         1、重点发展的县区和适宜发展县

        (1)重点发展县:镇安、柞水、山阳、商南

        (2)适宜发展县区:商州、丹凤、洛南

         2、重点发展的区域

围绕一江(丹江)、三河(旬河、乾佑河、金钱河)、三岭(莽岭、流岭、新开岭)为重点区域。

        (1)     旬河流域浅山区

        (2)     乾佑河流域浅山区

        (3)     金钱河流域浅山区

        (4)     流岭浅山区

        (5)     新开岭浅山区

        (6)     莽岭浅山区

        (7)     丹江流域以南浅山区

         3、主栽品种

          用于实生园嫁接良种改造和改建丰产示范园的主栽品种:镇安大板栗。

        (三)奋斗目标

          到2012年,全市板栗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实生园嫁接改造100万亩,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挂果树综合科管140万亩;改建标准化丰产示范园5万亩;年产板栗2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10元/kg),全市农民人均单项收入97元,户均收入392元。板栗主产乡镇(按60个乡镇70万人口计)人均收入333元,户均1143元

           六、建议

           1、市、县区恢复和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上下对应原板栗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协调板栗产业发展和管理工作,把板栗产业主要发展指标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

           2、市、县区都要建立财政收入引导机制,每年至少各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障板栗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板栗良种改造和综合科管及技术服务经费,使该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重大潜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