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关于我市核桃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04 10:31:10 | 来源:学会部 | 作者:slskx | 浏览量:86248

关于我市核桃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思考

周书俭   党政武

 

         商洛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核桃树遍布各地,其产量质量闻名遐迩。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给核桃产业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我市的核桃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拥有核桃资源145万亩,290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70万亩,约1400万株,年产20319吨,农民人均收入146元,户均500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市的核桃单株产量只有0.9公斤,尽管资源扩张但核桃产业尚处在产量徘徊、效益不高,有待进一步巩固提高的发展时期。

         今年适逢毛泽东“陕西商洛专区每户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可以经过鸣放辩论取得群众同意以后,将这个经验推广到种植果木、桑、柞、茶、漆、油料等经济林木方面去”批示发表50周年,我市的核桃产业又迎来了突破发展的机遇。重温毛主席的批示,我们深悉振兴商洛核桃产业不仅是践行市委市政府经济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落实毛主席批示的政治需要。笔者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者,认为商洛的核桃产业要实现突破性的持续发展,必须持之以恒的抓好核桃病虫害持续治理。

         一、核桃病虫害发生现状

据初略统计,我市的核桃病虫害种类在150种以上,其中主要的有:

         1、核桃举肢蛾:遍布全市各地,此虫每年6—8月份,以幼虫蛀入青果,在果内纵横取食,使果实变黑而大量脱落,群众称之“黑蛋”。据历年调查,我市一般年份核桃果实被害率在30%—50%之间,在山区和长期荒芜、杂草丛生的地段由于举肢蛾的为害往往导致颗粒无收。全市每年因之而减产约600—800万公斤,经济损失5000万元左右,对全市核桃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影响极大。

         2、核桃小吉虫:分布普遍,该虫以幼虫蛀食1—3年枝条皮层,形成螺旋状隧道,受害枝条皮层组织遭到破坏,阻碍树液流动,导致枝梢枯死,形成干稍或“小老头”树,不仅严重地影响树木生长,而且影响果实产量。

         3、芳香木蠹蛾:以幼虫蛀食危害核桃根茎皮层和木质部,受害后当年树势变弱,叶片、果实枯萎,次年将会整株死亡,其危害对树木具有毁灭性,该虫在7县区虽系零星分布,但危害甚大,据商洛农校94年—97年前后6次累计调查1392株,总计有虫82头,平均每100株核桃树有虫5.8头。

         4、银杏大蚕蛾:曾于1996—2002年在我市的镇安、柞水两县20多个乡镇大面积发生,发生区核桃树叶荡然无存,果实脱落,树势骤减,由于危害严重,灾区群众将其称为“神虫”。虫害发生后,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中国林业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目前,在镇柞两县仍有零星发生。

         5、云斑天牛:以幼虫蛀食核桃树干木质部,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木材失去利用价值,分布较为普遍。

         6、黃须球小蠹:以成虫危害核桃枝条顶芽,破坏了结果部位,尤以幼虫危害干枯核桃枝条,可造成大量干枝,影响树体生长,造成大量减产。据商洛农校1994—1997年的6次调查,平均每百株核桃树发生该虫29头。

         7、核桃枝枯病:我市发生较为普遍,此病发生在1—2年生枝条上,严重时逐渐向枝干蔓延,对树木生长影响较大。据商洛农校94—96年对1735株核桃树调查,其中98株患病,发病株率5.6%。

         8、核桃流黑水病:此病主要为害主干、主枝皮层,可引起整株死亡。

         总之,我市的核桃病虫害种类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些病虫害对核桃产量质量和树木的生长影响很大,是制约我市核桃产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成因

         一方面,从客观上讲,大凡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遭遇病害或虫害侵袭。另一方面,从人为因素上讲,虽然历年来,我市在核桃病虫害防治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减灾、控灾、保产量、保质量、保资源、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防治工作进展不平衡,死角死面大,病虫害形势依然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营造轻管护的倾向严重,没有把病虫害防治当作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来对待,对上级连年安排部署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厌战情绪,工作上应付差事,组织领导不力。二是,我市的防治能力与防治工作的需要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人财物投入跟不上,防治工作缺乏必要物质基础来支撑。三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尚未普及,农民群众在核桃病虫害防治中缺乏针对性和科学防治的技术,存在很大盲目性,使防治工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四是,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资源大量的劳务输出,农村留守人员多为60群体(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劳力资源。

          三、核桃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对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核桃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核桃产量质量,促进树木健康,维护核桃资源安全,发展高效优质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规划、设计、育苗、造林等各个环节考虑对核桃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验收、奖惩分明。要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在防治工作中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缺乏、设施设备简陋、经费来源匮乏、防治能力低下,防治工作被动的局面。

          2、加强检疫工作,杜绝外来病虫害和检疫对象传入我市。外来有害生物,由于一时无天敌制约因素,易于形成爆发性灾害。目前,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种苗需求量大,种苗流通南来北往、东调西运,客观上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机会,因此,各级林业部门特别是核桃苗木、种子及其繁殖材料调入单位要自觉遵守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在计划调入核桃种苗之前要事先向林业植物检疫机构报告,持当地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要求书”,在取得调出方省级检疫机构办理的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入。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尽职尽责,及时查验检疫证书,并认真开展复检,严防检疫对象或外省有害生物传入我市。

          3、认真做好核桃病虫害监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病虫害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耳目,是准确、及时、有效开展防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各县区应尽快建立监测网络,采取常年监测和定期监测相结合,定点系统观察与面上阶段性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调查监测,以准确了解、掌握、判断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范围、种群数量、各有关虫态的发生出现的盛始末期,分析发生趋势,寻找防治的最佳时机,并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使核桃病虫害可持续防治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变灾后救灾为灾前御灾,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4、因地制宜坚持综合治理。我市的核桃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防治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在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走综合治理之路。一方面要组织科研院校、森防部门密切合作,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关,不断摸索、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途径和防治技术,积累更加宜于在我市应用推广的防治经验,为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要加快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如生物防治、信息素诱虫等无公害防治技术),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我市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群众乐意接受、花钱少见效快的防治技术,如秋、冬、春进行树下垦复、扩盘,阻杀举肢蛾越冬虫源;在发芽、展叶后及时搬剪干枝,消灭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秋小蠹;6—8月份拣拾、摘拾核桃黑果等等。

         5、大力普及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病虫害防治涉及全市的广大农村和千家万户,把防治技术教给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是提高防治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防治知识;要通过层层举办培训班或印发小册子、印发图谱等形式,大张旗鼓的普及防治技术;要组建农村的林果协会,发挥农村能人的带动效应;在防治季节各地还可以抓点带面,开展技术示范,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开展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