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用心血和汗水播撒绿色---记商洛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学利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4-20 16:09:58 | |  | 浏览量:30704

        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林业战线,从事林业调查设计和飞播造林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商洛国土绿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他情系大山,用心血和汗水播撒绿色。他就是商洛市飞播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商洛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学利。 


        李学利1962年10月出生于商州农村,1982年从商洛农校林果专业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镇安木王林场工作两年,后调入市飞播站工作至今。为了加快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李学利根据多年来在飞播造林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国家没有制定出《飞播造林管理细则》的前提下,他与其他科技人员一起积极探索,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我市《飞播造林管理细则》,使我市飞播造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对我市开展飞播造林施工和经营管理起到了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 
        为提高飞播造林工程实施 质量,李学利配合单位科技人员总结出了我市飞播造林的自然规律,针对影响飞播成苗的主要因子,积极开展试验研究,有效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还根据播区植被盖度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对播区植被盖度大的地段,大胆采取炼山和人工砍灌处理,清除地表枯枝落叶,降低植被盖度,同时对植被盖度过小的地块,采取人工简易整地,为飞播种子触地发芽创造有利的条件,植被盖度0.7以上经处理,提高出苗35%以上。 
        在飞播树种选择上,李学利根据播区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对飞播树种合理选择与搭配,实行针、阔树种混播,营造混交林,提高了林分抗逆性,解决了大面积飞播造林种源不足的矛盾,降低了飞播成本。他根据生产实践和经验总结,科学选择播种时期。依据我市气候特点,对低山干旱地区开展秋季飞播造林试验,秋播较春播提高出苗30%以上。在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该措施的实施使飞播幼苗避过了夏季高温和伏旱的威胁,提高了飞播成效。 
        在飞播工作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飞播种子裸露地面,鸟鼠危害严重。为减少鸟鼠对种子的耗损,李学利在飞播施工前对种子采用多效复合剂、驱鼠剂进行拌种试验,有效地减少了鸟鼠对飞播种子的危害,提高出苗21.6%。同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GPS导航技术。随着GPS定位系统的应用,将GPS引入飞播作业导航和地面接种、飞播成效调查,积极组织县区飞播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随之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省去了之前人工测设航标线、接种线和调查中人工布设调查线、机械布点的工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的提高了播种质量、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多年来,李学利配合组织完成飞播造林480多万亩,负责完成飞播成苗成效调查390万亩,播区补植补播90多万亩。 
        1997年-199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大产业”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李学利受组织委派进驻商州区原三十里铺乡抓板栗主导产业开发。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开发指导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配合乡政府抓板栗主导开发工作。具体工作中他首先抓宣传动员,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板栗产业开发工作的认识。针对群众对板栗产业开发思想认识不清、目标任务不明、开发热情不高的问题,采用开讨论会、座谈会、办板报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板栗产业开发由初期发动向产业化推进、效益型转变,由品种混杂,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产业程度不高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性,为该乡板栗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