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做农民的贴心人---记商洛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彭晓邦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4-20 16:29:21 | |  | 浏览量:38906

         在商洛学院一号楼五楼的科技处,记者见到了彭晓邦。37岁的彭晓邦身穿冲锋衣,头戴棒球帽,一副户外运动的装扮。鼻梁上的框架眼镜,以及说话时的彬彬有礼和井井有条,又无时不透露出他学者的书卷气质。 


        彭晓邦出生于西安周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乡村的美丽风景、辛劳的耕种生活,培养了他真诚淳朴、勇敢坚毅的品格。2009年,彭晓邦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谢绝了省外单位的高薪聘请,来到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任教。他也是商洛学院引进的首位博士研究生。 
        从踏入商洛学院,彭晓邦就加入了商洛学院秦岭良种繁育研究团队。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他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项目《优质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选育研究》《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商麦1619选育研究与示范》《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中试与推广》和科技部项目《山区旱作新品种商麦5226繁育与示范》等相关科研项目。作为技术骨干,他与项目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转化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参与建立了育种者种子田10亩,原原种田20亩,原种田500亩,良种田1.5万亩;制订了《商麦5226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和《商麦5226亩产300-3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并完成了商麦5226重氮后移延衰、精量播种、平衡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良种包衣等六大配套技术的优化组装。从2010年至今,在商洛及周边地区、渭北旱塬建立商麦5226及综合种植技术示范点40个,累计示范面积2万亩。根据商洛市农技站的相关统计,仅2010——2011年,商麦5226在商洛市各县区就推广25万亩。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研究所的《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计算后,新增产值1129.1万元,新增利润1071.2万元。该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商洛市科技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三等奖”。 

为了解决商洛山多地少、树多农作物少,旱地多、土地贫瘠、土地利用率低,农民收入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彭晓邦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他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长期扎根基层、服务农民,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人,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彭晓邦立足商洛林药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商洛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在定位观测、定量研究及综合评价不同林药复合系统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适合商洛地区可持续经营发展的优化农林药复合生态系统。2016年,他主持的陕西省科技厅项目《商洛农林药复合生态系统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获得商洛市科技二等奖。他撰写的研究论文《商洛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大豆与丹参的光合生理特性》获商洛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研究论文《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大豆和绿豆的光合生理特性》获陕西省植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彭晓邦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的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将自己的专业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0——2012年,彭晓邦担任商洛市政府科技特派员,承担丹农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五大商药种子园建设”项目,提出从材料创新与选择研究方面进行重点建园的新思路,为商药的良种繁育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协助企业确定发展重点,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为企业节省和创收近十万元。2014年,彭晓邦兼任陕西秦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食材3D加工技术,项目《3D食品打印机工艺装置研发》2014年荣获“商州区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2015年荣获“商洛市科技二等奖”。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谱写食品行业的新篇章。 
         对于已经取得的多项成果,彭晓邦还不是很满意。他觉得自己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上的话,还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对于未来,他充满了希望。